宁夏贺兰习岗镇田长王庆:看好“责任田”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的农田里,玉米和水稻茁壮生长。刘亦兵摄
一大早,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习岗镇的镇级田长王庆就开始忙活起来。
“出发前要先看天气预报。”王庆带上随车“五件套”——雨衣、手电、工兵铲、擦鞋布、掸灰刷,打开手机上的“宁夏耕地保护监管平台”APP,驱车驶入田间地头。
仲夏时节,田畴郁郁葱葱。“这里是经济桥村的西蓝花种植基地。过去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品种杂、效益低。如今耕地连片,标准化种植,产业变大变强了,基地成了全市蔬菜产区之一。”王庆语气中带着自豪,“周边不少村子都发展了特色产业,比如新平村的樱桃、和平村的草莓、五星村的茄子……”
车辆驶入农田深处,道路越来越狭窄,前一天刚下过雨,颠簸中泥水飞溅,车身沾满泥点。“农田道路的末梢比较窄,有些地方要靠两条腿,但再难走,也得踩一遍才放心。”王庆说。
巡田要巡啥?
王庆一一细数,一看耕地是否正常耕种,二看有没有破坏耕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三看村、组两级田长落实巡查职责情况。
“2023年12月刚接手田长工作时,全镇违法图斑有520多宗,到2025年已经下降到29宗。这是我们坚持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系统治理的成效。”王庆说,习岗镇共有镇、村、组三级田长76人,每块耕地都有专人管护。
“一旦发现偷倒垃圾、乱占耕地、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我们立刻现场取证、上传照片,移交综合执法中队和村委会。”王庆说,巡田时还要特别关注城乡接合部、两村交界处等一些“神经末梢”,犄角旮旯都不能放过。
田长上岗,不仅要守好耕地,还要为农民解忧。“耕地红线不能碰,但政策也不是冷冰冰的。我们得多为农民着想,帮他们找到发展的出路。”王庆说。
近年来,随着农田质量不断提升,习岗镇发展粮食种植、设施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产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每年粮食产量0.7万吨,瓜果蔬菜产量6.3万吨。
“上岗守责,履职尽责,利用好、管理好、保护好耕地就是我的职责与使命。”王庆坦言,“自从当上田长后,见不得一点儿破坏土地的事情。”阳光下,他晒成小麦色的皮肤、鞋子上的泥巴、裤脚上的泥点,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人民日报》(2025-08-02 第 1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